元宇宙热潮过后,重新思考虚拟偶像的营销应用

虚拟数字人的形式和数量都有了爆发式的增长,虚拟偶像作为虚拟数字人在娱乐和内容消费产业的应用类型,比真人明星虽然少了“翻车”的风险,但不管是二次元动漫风还是CG建模下的超写实风,要利用虚拟偶像达到好的营销效果,还是要细究其背后各异的视觉风格与品牌的匹配,以及因此而各异的商业变现逻辑。

本文选自“Spotlight China聚焦:种草营销盛行,勘透KOL/KOC影响力势能”专题,点击前往专题页,本系列后续发布的内容将继续聚焦这一主题,敬请关注!

明星塌房事故总是不断,如近期的张继科事件,事件一出,与他有代言合约的品牌迅速在社交平台撤下相关内容。与明星合作的风险性让营销从业者时刻保持警觉,在刚刚热播的剧集《爱情而已》中就反映出了这一幕:某MCN公司面试个人主播,但对面试者提出的关键问题是 “有没有什么黑料?交个底。”

于品牌来说,选择明星或网红合作的考量体系中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对方有没有“翻车”的风险,包括在赞助由素人出演的真人秀(比如恋爱综艺秀)的项目上,都需要在“风险”上添加比以往更多的权重。...

Not a subscriber?

Schedule your live demo with our team today